返回 第七百二十八章 士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武二年是新皇继位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注定不会平静,地震、蝗灾、水患,接踵而至,若非朝廷赈灾得当,徐州、兖州、冀州早已经饿殍满地。

然而,正当天下人的目光为兖州所吸引的时候,一个劲爆的消息传来:天子下诏,决定公开取士,无论是谁都可以到下邳参加遴选。

兖州、冀州、徐州、青州、幽州,各地的郡府衙门已经将告示贴到了城门口,士子文人跃跃欲试,便是江东、益州、河东的士子都有蠢蠢欲动之势。

是什么吸引了天下士子?

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这是其一;过关斩将者,月旬之内安排官职,这是其二;试卷糊名,统一阅卷,这是其三。

新颖的选拔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通过笔试、面试双试者又可以得授实职,这可是数百年间从未有过的事情。

但凡文人士子,俱是眼高于顶之辈,区区考试而已,他们压根不放在眼中。

不少人已经开始议论,通过遴选之后官授何职才不算埋没了颜面……

当然,也有理智之人开始打听试题,试图走些捷径,只是,李贤早有防备,试卷也好,考官也罢,一概保密。

朝廷越是如此,说明越是重视此次考试,郡望士子也就罢了,他们把此次考试当成了镀金的过程,考中与否干系不大,可是,寒门子弟就不同了,大汉开国数百年,孝廉制度早已经被郡望豪族垄断,罕有寒门子弟出头为官,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他们自然珍惜无比。

之前,李贤虽然设立了招贤馆,遴选之后也可为官,可那毕竟是郡府设立的机构。

通过招贤馆做官,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投靠李贤,传出去毕竟有碍视听,可是这一次就不同了,天子下诏,举国选才,一旦选上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只是这一点就值得博一次!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写在公告中的文字,据说是大将军李贤所作。

汉时游侠极多,士子也多以博闻强记为荣,李贤鼓动士子出门游行,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各地士子奔走呼告,相约结伴而行。

下邳,府库拨款修缮了学监,又新建了不少房舍,以备大用。

这一次公开取士,天下文人士子齐聚下邳,可是数百年从未有过的盛况。

李贤丝毫不敢大意,公开取士本是好事,可是,如果传出舞弊丑闻可就弄巧成拙了。

为了以示重视,李贤特意调出一千军卒将学监团团围住,在大比之前,严禁任何人出入!

当然了,一味的严苛也不是办法,这一日,李贤乘坐马车来到学监,其后,有车马带来了酒肉,他是来“劳军”的。

门口守卫的军卒急忙行礼,李贤微微颌首,道:“此次公开取士,事关重大,你们一定要尽忠职守,替我把好这一关,明白吗?”

军卒激动不已,“大将军宽心便是,我等必效死命!”

李贤微微颌首,他迈步进了学监,问道:“沮院丞呢?”

“正在誊写试题”

“请他过来吧”

“喏!”

沮院丞便是徐州书院的院丞沮授,自从袁氏败亡之后他便闲置在家,李贤多次征召,沮授一直避辞不受。

此番,沮授之所以出山,是因为李贤与田丰一道登门拜访,讲明“开科取士”之利。

沮授也是寒门子弟,他自然明白寒门子弟的难处,如果此番大功告成,此后,天下寒门便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正是抱着为寒门子弟谋福祉的想法,沮授才接受了李贤的任命,担任徐州书院院丞,同时负责誊写、修改试题一事。

当然了,真正的出题人其实是李贤,沮授只不过负责完善试题罢了。

此番开科取士,毕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除了李贤之外,任何人都没有经验。

李贤出题,虽然刁钻,但是仔细想来却富有涵义。

沮授不是死板之人,只要题目能够选出真才实学之人,他不会在乎谁是出题之人。

李贤在屋内等了没多久,沮授便出现了,“下官见过大将军”。

李贤微微一笑,道:“沮院丞为国事操劳,十分辛苦,我今日却是来送礼了”。

沮授微微一滞,李贤已经掏出了布绢,道:“这是清单,一会儿还要院丞辛苦一番,将它们分发下去”。

“多谢大将军”

“不必多礼,嗯,请落座”,李贤一直站在原地等候,并没有坐在席上,这其实是给了沮授一个面子。

毕竟,沮授也是袁绍麾下的军师,以礼相待,总归没错。

“将军请!”

二人又谦让一番,李贤与沮授才各自落座。

座前有条木案,上头摆放了茶碗。

李贤微微击掌,两名书童便沏好了茶。

沮授很喜欢李贤培植的茶叶,浓郁的茶香令人回味无穷……

“沮院丞,这茶如何?”

沮授诚心赞誉:“唇齿留香,实乃人间一绝!”

李贤笑道:“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我认为治国更如同这茶,操之过急是品味不到香茶的妙处的,唯有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才能体会到茶的妙处,沮院丞以为如何?”

“大将军所言极是,国事如茶,这倒是新奇的比喻”

李贤不以为意,道:“要想喝到好茶,离不开沏茶之人,沮院丞,开科取士干系重大,离不开你呀”。

沮授摇了摇头,道:“大将军才是倡议者,我不过是个执笔客罢了”。

李贤笑道:“院丞太过自谦了,徐元直事务繁忙,田元皓负责赈灾一事,这事情全落到了你的头上,仔细想想,确实太过繁重了,我此番前来,除了送些酒肉,便是想问问院丞,学监还需要帮手吗?”

沮授犹豫一番,拒绝道:“大将军美意,沮授心领了,不过,出题一事事关机密,绝非人多即可,我宁愿累一些,也不愿多出是非,毕竟,人多口杂……”

李贤很是感慨:“话虽如此,可是试卷太多的话,院丞还是太过辛苦了”。

“无妨,只要利国利民,便是再累也值得”

李贤微微颌首,道:“既然如此,誊写试题一事便交给你们了”。

“喏!”

“遴选日期就定在十月初九吧,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此次顺利,以后每年十月初九都进行一次考试,院丞以为如何?”

“下官并无异议,只是不知此番会有多少士子前来应试?”

李贤微微一笑,道:“应该不会少于五万人吧!”

沮授瞋目结舌,“如果我记得没错,此次录用一千人是吗?”

“不错”

“大将军,我觉得遴选的比例太高了,难免会让人生出侥幸心理”

“院丞的意思是?”

“录用五百人吧,一百抽一的比例”

李贤略一犹豫,也就应承下来:“好,就依院丞所言”。

沮授松了口气,与袁绍相比,李贤更善于听取建议,也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想到这里,沮授问出了心中疑惑:“大将军,下官有一事不明,选中者即为官,可是,应试不中者又该如何打发?士子长途跋涉,若是两手空空归返,下一次大考只怕不会有这么多人了”。

李贤沉思一番,道:“应试过后,愿意留在徐州书院的,院丞可以酌情录取”。

“若是不学无术之辈也来浑水摸鱼呢?”

“无妨,每名士子临行之前,学监给足他们盘缠,必要时,可以发放一身衣物,如此以来,咱们也算仁至义尽”

沮授越来越佩服李贤了,“大将军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李贤又想到一点,“如果来的士子人数过多,通过的人数超过官吏所需,你可以让他们暂时留在下邳,查缺补漏,当然了,如果想要读书的,你可以再给他们一个机会”。

“大将军高见,下官明白了”

李贤斟酌一番说辞,嘴里道:“这一次公开取士时间不会太久,结束之后,沮院丞可否到我府中任职?”

沮授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道:“还请大将军宽限一些时日,月旬之后我再给答复可好?”

“当然可以,将军府随时扫榻相待!”

沮授很是感动,他知道,李贤一直想要重用他,只不过,他一直过不了心里这道坎。

这一次,若是开科取士功德圆满,说不定就可以去了心结,那时候再去考虑,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好事。

“多谢大将军”

李贤笑着抱拳施礼,道“此次取士,我便托付给先生了”。

“下官竭尽所能”

……

十月初九开科取士,消息传出,天下士子云集下邳。

距离大比的日子越来越近,下邳城变得热闹起来。

来自天南地北的士子齐聚一城,酒馆、茶肆、客栈、**俱是文人士子。

开科取士不设门槛,“唯才是举”,直接导致赴考的人员良莠不齐。

有的士子确实胸有丘壑,有的却是抱着撞大运、浑水摸鱼的态度来过过瘾。

月旬之前,朝廷虽然修建了不少房舍,可是,与赶考的士子相比,住处还是有些紧张。

士子越来越多,住处却在减少。

馆舍、客栈爆满,为了确保人人有住处,下邳官府启动应急预案,将士子安排到民宅中,给予钱粮补贴。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士子都接受官府的补贴。

寒门士子珍惜不已的钱粮对于郡望士子来说完全是一种侮辱,他们宁愿花费高价住上客房,也不愿接受补助,住到穷苦百姓人家。

郡望之士岂能与寒门子弟同住一舍?

地位的差别,从小就灌输在一些士子脑中,已经形成了挥之不去的观念。

当然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数万士子聚集下邳,下邳的酒馆、**、书馆、旅舍的生意火爆起来。

城东,一家状元楼的酒馆格外热闹,酒馆占地极大,足有三层,雅座可以看到外头的亭台楼阁,可谓惬意至极。

家底殷实,盘缠丰厚的士子多选择三层,登高远望,把酒言欢。

口袋寒酸的寒门士子多集中在底层,他们吃的简朴,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

不管怎么说,大将军能够为寒门士子争取到这样一个机会,数十万寒门子弟已经记住了这份恩情!

酒馆内摩肩擦踵,士子极多,他们高谈阔论,畅谈时事。

言语间,曹操已经成了十恶不赦之徒,而李贤,自然成了十全十美的圣人!

小厮们忙得浑身是汗,他们穿梭于人群之中,手脚麻利的很。

忽而,一名士子从过道中挤了过来,道:“这位兄台,借过”。

士子本想去二楼,可是,行至半途,却突然听到有人叫喊:“休昭!”

董允回首一望,一名士子已经站起身来,却是他的好友费祎。

“原来文伟兄也在这里”

“哈哈,你我有缘,千里也来相会,来来来,这里坐”

董允自然不会推辞,他来到费祎对面坐下。

此时,另外几名士子熟稔地招呼小厮,取来了碗筷。

一行人很快热络起来。

“此番朝廷无论贵贱,唯才是举,文伟兄必可一鸣惊人”

“休昭兄这么说就不对了,你的才华谁人不知,我要是一鸣惊人,你岂不是要吓死人?”

“哈哈,文伟兄还是如此诙谐,看来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费祎笑道:“我听说此次遴选,是河北名士沮授出题”。

“当真?”

“沮公与会不会私相授受?”

费祎摇头,道:“不会,这一次试卷糊名,考官阅卷看不到姓名!”

众人大为兴奋,“如此说来,郡望子弟岂不是与我们同样了?”

“自是如此!”

费祎与董允相视一笑,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都不是寒门子弟,费祎的姑母是刘璋之母,而董允之父为益州太守,二人可说是贵族子弟,只是他们放浪不羁,不去计较罢了。

这时候,有人得意地笑道:“昨日我特意拜访了郡府长史,他与我父亲曾是至交好友,据长史所言,此次遴选极为严格,大将军已经控制了学监内的所有考官,一道题目也不可能泄漏出来”。

众人一阵遗憾。

这人又道:“不过嘛,长史透漏一点消息,他告诉我,这一次考试总共有两场,若是过了笔试、面试,直接可以录用为官,如果过了笔试,面试没过,还可以留在书院内学习一段时间,每到月底,朝廷会补助钱粮,足以养活家小”。

众人惊呼不已,考不过还可以留下来读书,朝廷还发放钱粮,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

难道,朝廷真的已经富裕到这般地步了吗?(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