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七十一章:明修栈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历四年、章武二年(197年),十月三日,鸡鸣。

汉明青州之役自九月十日正式爆发,明军先锋在九月十号正是越过了黄河一路南下,分两路进攻青州。

许安所颁布的南征檄文在短短的时间便已经是传遍天下,将天下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拉拢到了青州之地。

这一战,明军水路兵进,陆军七万人,水师一万三千人,调动近十万大军,精锐尽出,征用民夫十余万人,前线总动员人数达到了二十万人,算上其余各地转运的民夫,这个数字将会更多,可谓是空前绝后。

无论是攻伐凉州还是关中,还是其他的大战,许安都从未一次性动员如此规模的军队。

但是这一次,许安用实际行动向着天下表明了明军的动员力有多么的恐怖。

陆军七万人,皆是战兵,并没有辅兵,民夫根本不算进军队的序列之中。

这一战,明军广泛使用骡马、四轮货车来运送辎重,军备,大量使用骡马,也使得明军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辅兵和民夫来分担运输的压力,也进一步的精简了军队。

而汉军一方,青州汉军在纸面之上,达到了恐怖的二十万人的规模,比起这一次南征的明军军队人数多出了两倍。

当然这只是在纸面之上的数据,实际上青州汉军真正有战斗力还是曹操麾下原来的五万大军。

而除了新征募的两万青州军算是正规军之外,其余的十余万人都只是青州世家所征募的乡勇,壮丁,这些人依靠着城墙守城勉强有用,但是野战必然是一触即溃的局面。

青州之役对于汉庭来说是一场防御战,汉庭想要做的,便是将这一场战役变成拉锯战,以青州为磨盘,依靠着坚城大河源源不断的消耗明军的战争潜力,用那些壮丁和乡勇的命去换明军精锐的命。

本来所有人都认为明军南征的主要方向大概率会是兖州,但是许安却是选择了青州。

毕竟因为地势的原因,实际上确实易守难攻,曹操在青州备战已久,其麾下的军队也算是汉军中的精锐,比起袁术在兖州刚刚集结起来的军队实际上要强上不少。

正因为如此,所有人的意见其实都颇为一致,都认为青州之役再如何也会打到冬季到来的时候。

其实许安也是这样设想,许安甚至做好了打到明年开春的准备。

但是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

就在汉明青州之役爆发的第二十三天。

也就是第一支明军渡过济水之后的第十五天。

这场前期声势浩大无比,使得汉明两方的官吏、将校都铆足了劲,双方都做好了持久战准备的战役,却是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尘埃落定。

这场双方总兵力应当三十万人以上的战役实际上还没有全面爆发,实际上便已经彻底的结束了。

玉泉亭一战,许安一把大火烧尽了整个玉泉亭的南山,结束了玉泉亭的大战。

明军的伤亡,主要是集中在麹义带领的先登营和西凉营之上。

五千先锋骑兵,折损近三千人,重伤不治者多矣,其余人皆带伤。

但是除此之外,明军的伤亡便只有五百余人,相对于汉军的伤亡和损失,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这伤亡的五百余人,还是最后陈宫带领残兵冲阵和曹操在山道突围之时造成的伤亡。

明军一共俘虏了两万余名汉军,汉军被杀者达九千余人,几乎近万,剩下的人则就此没有任何的音讯,大火吞噬了一切,也燃尽了一切,很多的汉军都被这一场大火所吞噬。

汉军在这一战,损失了三万八千余名军中的精锐,这几乎是曹操在整个西线能够调动的精兵总和。

玉泉亭一战,明军没有一名高级将校阵亡,而青州汉军则是遭遇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曹操突围失败,在玉泉自刎而死,典韦、曹休以及跟随在曹操身侧的十二名虎卫尽皆随同曹操一并步入黄泉,保留了一丝体面。

陈宫、夏侯惇、夏侯渊、乐进等人尽皆战死、李乾确认重伤不治,身死,其子李整亦战死。

周瑜和徐盛两人不知所踪,未有发现遗体,不过据有的丹阳兵说,在大火蔓延之时,周瑜和徐盛留在了营寨之中。

等到明军搜寻之时,只发现了燃烧殆尽的营地,已经被烧死人的尸骸,根本无法难以辨认死者的身份。

但是不管如何,青州之役实际上在玉泉亭大胜之时便已经尘埃落定。

曹操的身死、玉泉亭的大败在短短的数日之内便已经是传遍了整个青州。

十月九日。

整个青州人心惶惶,当许安带领着大军兵围东平陵之时,玉泉亭大战消息的真实性就显而易见。

青州汉军一众高级将校的阵亡根本没有办法掩盖。

数日之间,青州济水以北的城池纷纷投降,曹操原本苦心经营的漯水四城,甚至没有怎么交战,便全部落入了明军的手中。

曹操的身死带来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也让那些原本还打算坚持一二的青州世家豪强放弃了挣扎。

十月十二日。

明军成功攻取台县,控制住了济水一带。

十月十四日。

东平陵的守将原本是朱治,而曹操是坐镇于临淄。

但是因为伏击的缘故,两人其实已经调换了位置,朱治在临淄坐镇,而曹操则是悄悄来到东平陵。

所有的精锐汉军都被曹操所带走,而镇守东平陵只有韩浩和留守的不到三千余名汉军以及一些不堪用的乡勇。

台县的丢失,使得东平陵失去了北部的屏障,被明军彻底的包围。

玉泉亭的败局、明军兵临城下的威胁使得东平陵内中暗流涌动。

韩浩确实是韩浩,在这个时候,他仍旧没有放弃。

他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布置城防,稳定军心,带领亲卫巡视四城。

他很清楚只要保下了东平陵,哪怕是多保下一日,就能多让后方多一日的安宁,能够给与坐镇临淄的朱治更多的反应时间。

虽然青州局势已经无力回天,明军攻占青州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只要能够多守住东平陵一些时日,能够为汉庭保存下更多的有生力量。

只是……

韩浩治军严谨,精通政事。

但是他却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人心。

韩浩已经做好的赴死的准备,但是那些呆在他手下的军卒并没有做好,而东平陵之中的那些世家豪强也没有做好。

潜伏于东平陵之中的鹰狼卫嗅到了鲜血的味道,联络上了这些不满的世家和城中不安军将。

本来这些世家豪强其实在战端一开就想要逃走,但是却被曹操强行留了下来,因此心怀不满。

眼见韩浩居然想要坚守东平陵,抵抗明军,这些世家豪强便开始担忧。

如果明军破城伤亡过大,会不会因此迁怒于他们。

而且青州败局已定,已经没有任何回转的空间,明军是如何对待世家豪强的他们都清楚无比。

要交出那么的财产和田地,无疑于是从他们的身上将肉一块一块的割下。

当鹰狼卫向宣传,如果主动投诚者,将可以允许多保留下一些的财产和田地,甚至于若是有立功表现,还有嘉奖之时。

这些东平陵城中的豪强世家很快做出了他们的选择。

十月十四晚。

东平陵一众世家豪强借着商议接下来的守备安排这一借口请韩浩赴宴。

在宴席之中,宅邸之间埋伏的刀斧手在歌舞正热之时,齐齐而出,韩浩所带领的亲兵尽皆被杀,韩浩也被擒获。

东平陵开城投降,明军正式接管东平陵,也宣告青州南部的门户彻底大开,临淄和整个济水一线的城池都彻底暴露明军的兵锋之下。

而东平陵的丢失,影响还远远不止与如此。

对于东平陵主动投降的世家,许安允许其多保留一成的财产和土地,而首功者,甚至是允许其多保留二成的财产,甚至任命其为东平陵的代县令。

而与之相对,欲要坚守城池的韩浩被处刑,其家族也受到了牵连,其子嗣三代以内不允许读书仕官。

许安这样做,其实就是千金市骨。

不过他这样其实并非是选择放过那些世家豪强,因为收缴财产和田地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鹰狼卫的公审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功是功,过是过,岂能随意相抵?

当然这一切,这些青州的豪强世家自然是一无所知。

很快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青州。

原本因为东平陵的失陷,青州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南逃时间,青州州内的豪强世家不顾严令,开始举家向着徐州逃亡。

朱治虽在,但是他却是无法阻止这一局面,他没有曹操那般的威望和权柄以及手段。

以他的能力最多只能独自统领一军已经是极限,至于掌控一州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

曹仁的威望也并不足以掌控全局,他的政治嗅觉也并不灵敏。

虽然他带领着麾下的军队,数次击退了吕布所带领的明军攻城,但是对于青州崩坏的局势他根本无可奈何。

虽然两人想要竭力稳住局势,但是这样崩坏的局势又如何能够挽回。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东平陵事件之后,青州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投降。

很多世家豪强甚至都不再逃亡。

毕竟逃亡之后,除了携带的金银还在,其余的田地以及隐藏的财富都再难以拿回来,而留在原地,明军虽然收缴了大部分,但是还能够留下些许的根基。

这笔帐,一算便能够算清。

到十月十九日之时。

青州的局面已经无法收拾,明军两路进军,一路传檄而定,各地城池闻风而降。

这个时候,朱治在犯下了种种统筹上的错误之后,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

朱治选择了壮士断腕,召集了周围的军将,带领大军撤离了临淄,一路向南,同时通知曹仁,撤向了北海郡的平昌城。

平昌城是北海郡最南部的城池,也是徐州北部的门户之一。

朱治这样做,无疑是选择放弃整个青州,转而退保徐州。

各城望风而降,明军军中多骑兵,迅捷如风。

朱治沿路不敢停留,害怕遇到明军骑兵的追击,带领部曲一路急行。

十一月二十五日。

最让朱治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明军的骑兵并没有追来。

朱治领军成功抵达了昌安城,并与曹仁所带领的汉军成功会师。

十一月二十七日。

吕布带领骑兵攻下了夷安和黔陬,高密和昌安两城也被明军所攻占,青州南部的道路皆是被封锁。

而随着朱治和曹仁两人带兵撤离青州之后,青州的局面进一步失控和崩坏。

青州最后还坚持着的几座城池也最终坚持不住,朱治和曹仁两人带兵撤离青州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玉泉亭之战之后,明军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收取了整个青州。

最为重要的是,朱治和曹仁两部因为缺少骑兵,担忧被明军骑兵缠上无法脱身,一路皆是急行军,沿路的城池基本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没有损坏,甚至还缴获了大量被汉军抛弃的辎重。

在临淄所缴获的军粮,原本足够支持整个二十万青州军将近一年的用度,但是最后全部都被许安收入了囊中。

在十二月二日之时,整个青州,六郡六十五邑,除去昌安城之外,所有城池的上空飘扬皆是代表着明军的黄旗。

明军在经历了短暂的休整之后,重新出征,大量的军兵在北海郡被集结了起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

明军似乎想要挟着玉泉亭大胜,攻取青州的声势,一鼓作气攻取徐州。

十二月十日,雪。

明军大部在许安的带领之下兵临平昌城下。

明军浩浩荡荡,漫无边际,军阵绵延数里之地,几乎铺满了平昌城外的原野。

刀枪如麦穗戈戟似麻林,赭黄色的旌旗遮天蔽日、犹如密林一般。

整齐的赭黄色对比着满地的白雪,传递出强烈的视觉刺激,犹如山岭一般屹立于平昌城外。

而许安的大纛旗就赫然在列,这无疑是许安所带领的明军主力。

明军确实是想要进攻徐州,一鼓作气,想要攻取徐州。

……

“呼——”

许安吐出一口浊气,翻身下马,将马鞭重新插回了马鞍旁的袋中。

贾诩身穿狐裘,站在营寨之外,看起来是等候多时了。

此时虽然才入十二月不久,但是青州却是早已经是下起了雪花。

“情况如何?”

贾诩微微一笑。

“海风平和,浪缓而稳。”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